女排世锦赛已经落幕,回顾进入四强的队伍,可以发现每支队伍都有一位核心球员。因此可以看出,整体排球与球星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,优秀的团队与杰出的球星能够互相促进与融合。反观中国排协,刻意排斥球星,一味强调所谓的整体,却忽略了这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反而成为掩盖问题的手段。

从排球的竞技特性来看,实力才是决定性因素。一支优秀的队伍要么是拥有个人能力极为突出、能够带动全队的球星,例如金延璟、朱婷、加莫娃、瓦尔加斯等,围绕着球星展开战术;要么是团队配合高度默契、攻防协调无漏洞,比如中国队的黄金一代和巴西队的黄金时期。如果两方面的优势都具备,则更能横扫千军,比如如今的意大利队和2018年的塞尔维亚队。而当前的中国队,显然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,整体实力难言优秀。
将不同个性的顶尖选手团结起来,本就是教练组的职责,而现阶段中国排协却打着整体排球的旗号,甚至利用粉丝群体的心理掩盖自身决策失误和能力不足。他们的所谓整体理念,实质是以“一刀切”的方式肆意更换阵容,将二传、副攻、主攻等老队员全部排斥出去,直接让一支未经实战磨合的新队伍承担关键比赛的重任,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。表面上宣称顾及队内团结,实则是对老将的能力和作用视而不见。
实际上,挑选各个位置能力出色的球员,本身就已经难得,再要考虑性格合拍,组队的难度将更为增加。正如意大利队虽然内部存在小团体甚至种族歧视问题,但成绩并不受影响,关键在于教练能控制场上局面,合理利用每一名选手。把所谓整体排球的概念强加,连以老带新的传统方式都弃之不顾,这种决策本质上是舍本逐末。
培养新人应当延续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,以老带新,代际交替循序渐进。本次世锦赛失利,教练归因于球队年轻化,但实际上几名年轻主力在大赛中的表现明显心理失衡。对于主副攻位置的老将例如朱婷、袁心玥,本应给予替补位,为比赛调整节奏提供机会,但这样的关键人物却悉数缺席。二传位置更加令人费解,选择了一个无法支撑比赛的年轻替补,而经验丰富的刁琳宇却被弃用。
更为失策的是,朱婷和袁心玥尚未宣布退役,但她们的球衣号码却直接被分配给了新玩家,等同于彻底切断了她们归队的可能性。这种毫无理由、不留退路的行为,令人难以理解。本来各个位置的球员都需要补强,领导层却缺乏长远眼光,这种对待老将的方式令人遗憾,也让未来的中国女排令人担忧。

当前,中国排球亟需广开思路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中国女排的腾飞本就是从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开始,而如今却陷入闭门造车,拒绝接纳国际先进排球理念,也不愿通过规划和引入优秀球员来提升整体实力。这种僵化的思维与管理模式,才是真正影响中国女排发展的桎梏。